成功者一定有方法,失败者一定有原因,过去不等于未来。
传统汽摩配件向IT配件成功转身
2014-8-15
在总量扩大中实现结构优化,以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,以创新促升级,是重庆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。今日起,本报将陆续推出部分具有带头作用的企业,一展其风采。
“3年前,我们是主要生产消声器的汽摩配套企业,在消声器市场,我们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0%以上。”重庆靖悦产业集团董事长徐君表示,2009年,随着人工成本、管理成本、物耗成本的上涨,企业利润明显下降。
徐君称,2012年7月,重庆对未来5年工业投资确定了目标,十二五期间,全市累计要完成1.5万亿工业投资,其中八千亿将在IT业中产生。“所以,我决定向这个方向转型。”
徐君一面派技术人员去IT业公司学习,了解其市场需求;一面在IT行业招人来内部培训。2009年,富士康科技集团重庆产业基地开工建设,该产业基地将建设一条产值达100亿美元的整机+配套的产业链。徐君立即与富士康联系,希望能成为其配套商。
“富士康随即对我们进行考察,随后给出的考察报告很不满意。我们针对富士康考察报告中提出的问题,一个个改正,并成立专门团队,根据富士康对配套商的标准制定了细则。”
2011年,重庆靖悦产业集团投入三千万资金基建和购买设备。2012年10月,通过了富士康的第三次考察,2013年1月,与富士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,负责向富士康提供散热片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。
“目前,IT配件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的30%。这部分产业今年能增加六至七千万产值,约占总产值的1/3。”徐君说:“转型前,我们人均产值5至6万/月,现在,人均产值30万/月;以前,我们每分钟生产60个产品,现在每分钟生产400个。”
徐君表示:“我们已和美国BS等公司签了长期协议,所以不会放弃消声器的生产。对原有产业的提升升级,也是转型。所以,我们每年拿出3%以上的利润进行技改项目,购买机械手、全自动焊接机等设备。”
据悉,该公司今年的产值到目前为止,已超过了3亿。